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洋流能發電

臺灣周圍海域洋流包含西部沿海的親潮以及東部沿海的黑潮,而黑潮被認為是較具發展發電優勢的洋流。黑潮起源於太平洋北赤道流,是全世界第2大洋流,僅次於墨西哥灣暖流,流速達1-2 公尺/秒,不論流向或流速全年均十分穩定,不像太陽能僅限白天才能發電,也不像風力發電易受季節與氣候變化影響,所帶來海流豐沛而穩定,可全年穩定發電。

一般洋流發電設計方法是在海流流經處設置發電機組,藉由水流的壓力和動能來推動水輪機上的扇葉轉動來做功發電,概念上發電模式與風力發電類似,但水的密度高於風,因此在相同截面積下,洋流發電效率約為風力發電效率的11倍。黑潮流經臺灣週邊的流速以宜蘭外海海脊區域與臺東綠島附近海域最大,最大年平均流速約為1.5公尺/秒。而在蘇澳外海、花蓮外海、綠島及蘭嶼平均流速則也有1.2公尺/秒以上,可有相當高的開發潛力[1]。

【現況】

2017年日本在鹿兒島縣外海實驗用洋流發電,成功利用黑潮轉動渦輪機發電,最大發電量達30千瓦(kW),創下全球首例。

我國洋流能技術發展已逐步進入先導示範階段,國家海洋研究院在2020年與中山大學研發團隊合作,完成國家級洋流能測試場的優選規劃,依據團隊勘查,綠島西南海域最適合建置洋流能測試場,將進一步與台東縣政府等單位協商。洋流能測試場距離台東縣迦藍漁港僅約32公里,如果進行擴建,對漁船進出及港區使用的影響最低,卻對漁港發展有很大助益,最適合開發為洋流發電基地港,因此台東縣伽藍(富岡)和新港漁港有潛力成為洋流發電基地港[2]2021年國家海洋研究院更委託台灣大學研究團隊以綠島為示範場域,進行洋流能示範電廠規畫,同時規劃未來發展成國際洋流發電機組測試海域,供國際合作[3]。

【電能社會相關性】

台灣周圍海域資源相當豐富,除了正在大力推動的離岸風力之外,東部海域流經的黑潮更是少數國家能夠利用的天然資源,在零碳所建構的電能社會,利用零污染的發電技術為首要的關鍵需求,因此在台灣步入低碳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洋流成為台灣在特殊地理位置下能夠發展優勢發電技術。

參考文獻

  1. Tidal Energy Overview(2013)。altenergymag.com。檢自http://www.altenergymag.com/article/2013/03/tidal-energy-overview/1212/ (Mar 15, 2013)
  2. 洪定宏(2021年1月14日)。洋流發電再突破!國家級測試場與基地港完成規劃。自由時報
  3. 洪定宏(2021年1月23日)。國海院攜手台大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 完成實海測試。自由時報
TOP
TopBu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