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物固碳(微藻養殖)

是生物將二氧化碳轉換為有機化合物,進而將碳儲存在生物內,光合作用就是一個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固碳作用。以微藻為例, 1公斤的微藻可以吸收大約1.8至2.0公斤的二氧化碳,加上生長快速、含油脂量高、可生產綠色能源及高價值生技產品等優勢,國際間將微藻生質能源的利用視為中長程的再生能源技術[1]。

【現況】

在台南的成大安南校區內,有一套全國規模最大也是亞洲學術界規模最大的300公噸 (30萬公斤)的微藻養殖工廠。成大與交大的研發團隊利用工廠排放的廢氣及廢水養殖微藻,團隊篩選了300種能夠耐受高溫、吸收二氧化碳效率特別高的台灣特有微藻,而其中又以小球藻的表現格外優異。一公頃的養殖面積,一年大概可以生產200公噸(20萬公斤)的藻,就可以吃掉大概360公噸(36萬公斤)至400公噸(4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微藻減碳的技術已是一個成熟的應用,除了減碳,生產的藻類也能變身成生質柴油,以及衍生其他應用,例如健康食品、飼料或是一些食品添加劑。

2013 年,工研院攜手台泥建造全球首座結合鈣迴路碳捕獲系統的微藻養殖示範場。示範廠位於台泥花蓮和平廠區內,藉由鈣迴路系統捕獲後的二氧化碳提供藻類生長過程中所需要吸收的二氧化碳,進一步形成藻類提煉蝦紅素的製造基地。經估算,1公斤微藻可以吸收大約1.8至2.0 公斤的二氧化碳,比樹木還高出數十倍。團隊選定本土「雨生紅球藻」做為養殖目標,主要是其具有高含量的蝦紅素,而蝦紅素具備超強的抗氧化能力,比β胡蘿蔔素、Q10、維生素E等營養素高,是生技相關產品的重要成分原料。因此,台泥也開發出不同醫美級保養品與保健品,還研發蝦紅素蕎麥麵、冰淇淋等減碳食品,極具經濟價值。[2]。

【電能社會相關性】

二氧化碳的減量是世界當前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未來能源使用朝向低碳電力為主,然而部分產業在製程轉變上面臨較大的困難,因此除了轉用低碳燃料之外,結合碳捕獲及微藻養殖,進而達到降低碳排、環境減碳、以及永續經營的功用。

參考文獻

  1. 陳怡心 (2016) 微藻大利用 固碳、生質能源齊步走,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
    檢自
    https://e-info.org.tw/node/117216   (Jul 21, 2016)
  2. 工研院 (2021)。“〈工業技術與資訊〉環境面落實循環再利用”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352期, June 2021
TOP
TopButtom